7月24日,非洲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传来喜讯——在《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仪式上,温州正式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授牌,成功摘取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国际金名片”。在这张金名片上,浙江地科以其专业、过硬的技术服务支撑,深深地镌刻上了自己的烙印,也收获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健全工作机制为申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面对全新的湿地城市规划建设、国际湿地城市申报领域以及国际级生态认证的高标准,浙江地科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这个机遇当作转型发展良好机遇。为了高质量完成此项工作,公司成立了湿地工作专班;建成了一支以林业、规划设计专业为主的人才队伍,第一时间开展技术培训;建立了倾斜性经济责任考核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加强了与市资源与规划局交流与沟通,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挂职;积极寻求技术合作,不断补强关键技术领域短板。生态保护和标准化建设厚植湿地城市根基。申报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公司湿地专班争分夺秒,经过一年多连续作战,于2023年7月完成高强度技术攻坚。公司先后在龙港新美洲红树林、龙湾树排沙、苍南沿浦湾等关键湿地开展野外踏勘50余次,获取一手生态数据。编制报告22本,系统完成了《温州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红树林湿地专项调查及碳汇经济研究》《100处小微湿地调查报告》等核心文件。申报重要湿地6处,其中,南麂列岛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浙江省第二个国际级湿地;龙港新美洲湿地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重要湿地。此外还申报了4处省级重要湿地,显著提升了湿地保护等级。同时,公司参与构建标准化体系,协助完善《温州市湿地保护办法》法规,编制完成《温州市湿地保护修复规划(2022-2030年)》。
成果输出和活动交流扩大品牌影响力。浙江地科通过优质、过硬的技术服务支撑助力,不仅为温州市湿地保护注入了科技创新活力,打造了技术标杆,贡献了多项全国首创成果,更高效完成了国际湿地城市申报所需的关键支撑任务,精心策划制作了申报宣传视频和画册,直观展现温州湿地魅力与保护成效;成功组织承办“国际蓝碳暨第三届浙江省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论坛”大型国际会议,提升国际影响力;策划执行湿地主题摄影大赛并组织开展多场湿地科普宣教活动,有效激发公众参与热情。这些工作直接对标国际认证要求,有力支撑了申报材料的全面性和竞争力。科技支撑铸就匠心精神。浙江地科优质技术服务的助力,也使地质技术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相融互通,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和功能的持续提升。自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以来,温州湿地面积达到了13.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61%。浙江地科为湿地保护进行的一次次探索实践,取得的一项项科研成果,得到了社会及行业的充分肯定。国家林草局调研组多次赴温考察,对温州湿地保护的“创新路径”,尤其是在法规体系、公众参与和技术支撑方面的突破给予高度评价。
如今,温州“三江碧水千里海岸万顷水乡”的滨海湿地城市风貌日益清晰。浙江地科以地质人的匠心与科技之力,深度融入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实践,不仅擦亮了温州湿地的“金名片”,更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输出了宝贵的“科技+生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