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国自然资源报》专题版面刊发《以科创之力守护自然资源——浙江省地矿科技有限公司科创成果巡礼与展望》的报道,介绍了浙江省地矿科技有限公司立足自然资源领域、强化科技创新,走创新型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与展望。旗下的“i自然”、“阅报阅自然”小程序等平台同步报道。
多年来,浙江省地矿科技有限公司立足自然资源领域,在服务支撑国土空间治理、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研发,聚焦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空间利用保障、自然资源资产经营保护等重点领域,提供综合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务,强化科技创新,获得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找矿奖)二等奖,自然资源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奖”、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等,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走出了一条创新型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多措并举强化科技创新
2024年,浙江地科以自然资源产业链为依托,多措并举强化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创新平台。浙江地科围绕主责主业及培育产业方向,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科创平台不断新增。公司现有自然资源部杭州矿产资源检测中心、国家高新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等13个科创平台。2024年,公司下属的温州工程勘察院成功入选浙江省“科改企业”,为浙江省自然资源集团唯一一家。自然资源部杭州矿产资源检测中心检验检测资质认定扩项顺利通过评审。强化技术攻关,推动产业融合。公司不断强化科技攻关,在检验检测、地质灾害防治、地质找矿、生态修复、碳汇生态经济等方面展开系统性研究。2024年,公司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科技厅“尖兵”和“领雁”项目各1项、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科技项目4项、温州市科技局科技项目1项和杭州市建设科研项目1项。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公司充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力量,产学研结合不断延伸。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共创基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成立GIC执业培训基地;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成立产学研基地;与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共建科教实践基地;与安徽理工大学共同开展液氧致裂机制及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华东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开展设备研发合作;与温州大学签订技术研究协议;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签订关键技术与仪器研发协议。激发创新活力,新增创新成果。公司围绕“创新浙江”建设,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年全年科创投入1354万余元,研发经费增幅27.17%。公司技术人员聚焦成果应用研究和创业创造,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增加。2024年度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发表论文38篇,其中7篇为SCI收录,5篇为科技核心或中文核心收录。参与编写团体标准1项,获国家二级标准物质12项。获得省市优质工程各类奖项12个,其中国家级奖项1个,省级奖项5个,市级奖项6个。
努力作为履行社会责任
2024年,浙江地科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生态文明、质量强国、地灾防治、城市安全、乡村振兴、资源保障、海洋强国等领域精耕细作,在稳定增长、增加就业、贡献税收、公益慈善等方面努力作为,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高质量完成温州市国际湿地城市申报工作,助力浙江平阳南麂列岛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协助地方政府申报国家公园,承担互花米草除治服务等项目。与高校合作开展杭州市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及碳减排研究,获市级立项。做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环境监测工作和省控地下水点位建设等项目,积极履行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监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社会责任。在质量强国建设方面,通过土壤普查、耕地质量监测、农业两区环境检测和农产品检测等项目,做好“土壤体检”工作,全年共开展样品检测10万余件,质控合格率98%以上。其中,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中,测试数据首次通过率及最终通过率均为100%,位居全浙江省同类实验室首列。积极承接鉴定评估项目,全年为公检法和社会机构完成珠宝玉石鉴定、岩矿鉴定共2.5万件,价格评估约200批次。在地灾防治方面,参与“应急使命·2024”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参与抗洪抢险阶段山体滑坡抢险救援、堰塞湖抢险、损毁道路抢险等3个科目演习,主演山体滑坡抢险救援科目。积极承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搭建地灾智防信息化平台。2024年,技术服务累计应急响应766次,派出工作小组750组次,派出地质队员1541人次,累计排查点位4908处,处置疑似地质灾害161起,出具应急调查报告29份,多次成功指导服务区域群众避让灾险情。在共青团浙江省委第六届浙江省青工创新创效大赛中,公司应急救援青年突击队荣获浙江省抢险救灾类示范性青年突击队。
在城市风险防控方面,承接城市浅层气专项调查项目,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逐层定量表征和预测浅层气气水单元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初步评价产气层位、储气层位和风险点位,分级分类定量评价浅层气地质赋存特征。建立基于导热系数、电阻率、孔压等参数浅层气识别模型,开发新型热导-电阻-孔压触探(H-RCPTU)设备,实现对地下含气地层的高精度识别,获批省级科研立项。承接城市地下水监测井建设项目形成集地下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为城市地下水综合管理、地下水应急供水和城市地质风险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在乡村振兴方面,全力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助力“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建设工作,2024年整治形成适宜耕作、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约12万亩,恢复耕地约1.2万亩。大力开展地球化学质量调查工作,积极承担富硒、富锌、富锗等土地资源调查项目,查清含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土地地块,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在资源保障方面,积极响应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战略,奋力践行浙江“攻深增储扩能”找矿行动,承担的青田白垟矿区叶蜡石矿详查项目提交资源量250多万吨,达到该种类大型矿床规模。承担的泰顺前坪仔萤石矿项目预估达到中型矿床规模。承担的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潘堰村天柱山建筑用凝灰岩矿地质勘查项目初步预估达到大型矿床规模。
在海洋强国方面,持续推进海岸线动态监视监测,做好龙湾区树排沙地形冲淤及水文泥沙观测等涉海地质调查项目。开展温州市河口海岸海洋垃圾、新增入海污染源巡查监测技术服务、乐清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开展洞头养殖用海监测与优化布局项目,探索优化海域空间管控。建设温州市海岸防护工程隐患缺陷跟踪监测系统,服务温州市9个沿海县市区、65个乡镇街道、454公里的沿海堤塘7000余个测量点位,将实时海浪数据与堤塘情况进行动态研判评估,大幅提升海洋灾害响应能力。
此外,浙江地科还通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勇担社会责任。该公司珠宝检测室坚持每年不定期为广大市民提供专业、免费的珠宝咨询和鉴定服务,2024年累计接待免费咨询2000余人次,提供无偿鉴定服务4000余件。温州地质科普馆常年开展周六免费开放日活动,2024年共接待参观94场,受益约5000人次。2024年,浙江地科在苍南、乐清、嵊州等地开展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宣讲、演练,该公益活动共开展宣讲28余次,发放宣传册4000余份,累计受众5000余人次。
打造创新型地质技术综合服务商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一年。浙江地科将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坚守“创业、创新、创优、创先”的企业精神,秉持“地质报国、科技图强、艰苦奋斗、和合奋进”的核心价值观,践行“自然共融美好共享”的企业使命,围绕高质量发展,突出“自然资源味”“国有企业味”,打造最具创新力的地质技术综合服务商。一是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产业为重、经营龙头、效益为本”的理念,全方位全过程为自然资源领域做好技术支撑服务。二是加快核心主业和核心竞争力培育,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检测行业发展步伐。三是坚持特色产业立新提质,开拓新产业领域,特别是在土地综合整治、海洋地质、林业调查规划产业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四是进一步巩固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矿产地质、珠宝销售等传统产业,稳基固本,提质增效。五是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实现双创融合。深化科创与产业的融合,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平台(公司)合作,实现科技赋能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蓝图绘就,号角吹响。浙江省地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袁波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浙江地科将继续立足服务支撑国土空间治理、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一流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宏图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